CBA新赛季外援政策年变变去中国篮球痛处

新赛季CBA联赛将于11月1日拉开帷幕,江苏同曦和重庆奥龙成为两张新面孔,联赛参赛球队首次达到20支。 从职业联赛的角度来看,联赛的扩容无疑会对联赛市场的拓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经过近年来的苦心经营,CBA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 每个赛季都会有新的赞助商加入,这也与联赛架构的扩大有关。

不过cba第四节单外援政策,新赛季还有一个影响较大的政策调整,那就是外援使用新规。 9月初,经联赛委员会最终批准,球队在第四节禁止使用双外援,新赛季每节六名外援不变。 不过,这一规定并不限制使用亚洲外援。 也就是说,亚洲外援第四节仍然可以出战,不占用外援名额。 这对于上赛季排名倒数五的球队以及新赛季的升班马来说应该算是一个好消息。 不过,反对的声音也很强烈。 上海东方俱乐部投资人姚明明确表示,对于不限制亚洲外援持“保留”态度。 至于这些年的外援政策的变化,如何看待联赛和中国篮球的利弊始终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国家队战绩下滑促使外援政策调整

新赛季外援政策的调整是出于“平衡”的考虑,在市场与本土人才成长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CBA联赛办公室主任张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外援政策的改变是基于考虑市场和本土球员培养的基础上,着眼于中国篮球的大局。”

中国篮球的“大局”,是指中国男篮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 显然,这已经成为中国篮球这几年的痛点。 尤其是去年在菲律宾亚锦赛上失利,他们的排名跌到了前所未有的低位第五名,失去了参加今年世界杯的资格。 如此惨痛的滑铁卢,引起了篮球界内外的诸多反思。 有的人认为,除了国家队自身的问题外,联赛已经成为外援主导的世界,外援唱主角​​。 这也是本土球员缺乏关键时刻决定比赛的能力的重要原因。 原因。

这种观点并非没有支持。 纵观近几个赛季联盟的技术统计,不难发现,以往外援只在篮板球、扣篮等几项技术统计上占据优势。 如今,得分、助攻、三分球、篮板球几乎全部优势都被外援占据。 处于“统治”位置,让本土球员在比赛中越来越像陪衬。 说到国际舞台,他们自然是不知所措。

姚明认为,CBA联赛中外籍球员的篮球天赋“太高”。 得分对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而且在他们的掌控下,国内球员也适应了新的节奏,但这种节奏需要外援来主导比赛。 当我到达国际赛场,突然回到决定自己踢球的时候cba第四节单外援政策,我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我当然知道外援让联赛更加精彩,但本土球员能力的削弱也不容忽视。”姚明说道。

国家男篮主教练宫鲁鸣也表示同意。 宫鲁鸣此前曾负责篮球管理中心科研训练部。 正是因为看到国内球员基本能力难以提升,他才主张实行联赛体能测试,督促本土球员提高能力作为“最后的手段”。 他认为,如果联赛外援使用不当,会给本土球员的成长带来问题。 今年夏天斯坦科维奇杯结束后,宫鲁鸣再次感到国家队能力不足。 他说:“现在国家队队员之所以成长缓慢,是因为CBA使用了很多外援,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机会。”

宫鲁鸣的观点颇有代表性:“其实联赛和国家队的成绩并不矛盾,两者应该同步发展。我们也希望国家队的水平更高,带动联赛水平提高。”提高。而且联赛更精彩,也可以为国家队提供更多的人才。只是我们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平衡点。”

寻找这个“平衡点”就体现在新赛季外援政策的调整上。 第四节往往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时刻。 此时只允许一名外籍球员上场,这将给本土球员更多决定比赛的机会。 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锻炼。

张雄表示:“这个政策是俱乐部总经理会议讨论通过的,既考虑到了联赛的享受和市场需求,也给了本土球员更多的机会。”

中国篮协希望从政策层面给予年轻球员更多的机会,促进年轻球员的成长和国家队的新陈代谢。

新政策会对联赛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事实上,调整对外援助政策的呼声一直存在。 过去两个赛季,都有俱乐部呼吁改变。 姚明执教的上海队就是这支球队的代表。 上赛季,他们干脆放弃了选择亚洲外援的权利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在篮球管理中心层面,由于近年来CBA政策变化的诸多问题,也出现了一些犹豫。 去年亚锦赛的失利是一个催化剂,促使这位篮球中锋做出了痛苦的决定。 中心内部,态度已经比较统一,但从俱乐部的角度来看,他们也有自己的诉求。

上季度单外援政策出台后,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那些外援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球队。 比如上赛季的冠军北京男篮就拥有马布里和莫里斯这对“超级组合”,在使用两名外援的法宝后,他们往往能在第四节扭转比赛局势。 但如果第四节只有一名外援上场,北京队的卫冕之路就会增添更多的不确定性。

当然,也有欢迎的,比如辽宁队、广东队,本土球员实力比较强。

近两个赛季,辽宁队一直受到外援问题的困扰。 外援要么货不对、能力不足,要么受伤、情绪低落。 总是成为团队中的不稳定因素,在关键时刻很难担负起团队的重任。 即便如此,辽宁队依然凭借本土球员的能力两次打进季后赛。 辽宁俱乐部总经理严晓明表示,支持末节的单外援政策,希望球队能够利用这一变化。

与辽宁情况类似的还有广东队。 上赛季半决赛,广东队在第四节多次被北京队的双外援逆转。 新赛季,这样“让人心碎”的复出场面恐怕不会那么容易发生了。

过去一直起伏不定的山西队在新规则下有望得到补强。 一方面,山西队的本土球员有一定的实力,比如段江鹏等人。 事实上,段江鹏始终无法挑衅球队的主心骨。 某种程度上,正是双外援限制了他关键时刻的出场时间和机会。 与此同时,他们在上赛季战绩不佳的情况下签下了CBA实力最强的亚洲外援阿巴斯。 由于新规则并没有对亚洲外援进行限制,这实际上意味着山西队在第四节仍然有两名外援可以上场,这无疑会对比赛的走势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是很多球队诟病的地方。 东莞队主帅戈尔明确表示:“我认为三外援(包括一名亚洲外援)政策不太合理,现在第四节只能派出单外援,这对于像这样的球队自然是有利的。”山西队有三名外援。”

姚明还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亚洲的外援政策。” 他说:“我相信第四季度的单一外援政策将有助于国内球员的成长,但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不减少亚洲外援?无论美国外援训练多少,他们都不会“在亚洲对我们构成了威胁。但是亚洲外援不一样,他们确实在一定时期内给我们联赛带来了吸引力,但也会给我们在亚洲比赛中制造困难,这一点应该更加慎重考虑。”

此次亚洲外援政策没有调整,篮球管理中心也出现了“困境”。 过去几个赛季,很多球队都因为三外援政策而昙花一现。 山东和上海都因“三外援”政策崛起,但随后几个赛季都陷入低谷。 上赛季天津历史上首次打进季后赛cba第四节单外援政策,同样是依靠三名外援。 如果取消亚洲外援政策,垫底球队与中上游球队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联赛的观赏性将受到影响。 但上季度单一外援政策的初衷与亚洲外援相冲突。 孰是孰非只能等联赛开始后才能评价。

联赛的长远发展仍需从根本上解决。

时至今日,CBA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 从成立到今天,外援已经成为联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对外援助政策一再变化,引起了不少批评。 2008-2009赛季实行四节八人的政策,后来调整为四节六人,并增加了亚洲外援。 然而,中国男篮在亚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这被认为与“联赛培养了对手”有关。 正是在这种困境下,很多球队越来越依赖外援,外援成为了市场的重要保障。 但本土球员尤其是年轻球员的成长则更加单薄。

对于一个成熟的联赛来说,外援的作用就是锦上添花。 如果外援成为联赛的主导力量,确实有必要审视外援政策对联赛发展的杠杆效应。

从职业联赛的市场规则来看,似乎没有必要对外援进行各种限制。 最重要的是提高观看体验,获得公众和企业的喜爱和欢迎。 但联赛发展的最终动力还是要植根于本土实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发展中的CBA来说,走一条“适合自身现状”的道路是必然的。 这是单一外援政策最终在最后一个季度占上风的重要原因。

然而,无论对外援助政策如何变化,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中国男篮近年来实力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后备力量的缺乏。 至于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与对外援助政策没有必然联系。 虽然外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土球员的成长,但青训梯队的布局、基层教练员的素质以及大学对年轻球员的分流,共同造成了高水平人才难求的局面。为中国篮球产生。 要改变这种状况,单靠外援入手显然是不够的。

另一个例子是八一队。 早年在联赛中叱咤风云的八一队,近年来状态不佳,难以进入季后赛。 按理说,八一队是唯一一支使用本土球员的球队。 他们理应在与外援的对抗中成长得更快、更有效率,但事实上,八一队也遭遇了“脱节”。 刘玉栋、李楠、张劲松退役后,只剩下王治郅一人撑场。 这种毛病的出现,固然是其他俱乐部对后备人才的影响,但我们更多地要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某职业篮球网站的调查显示,75%的人支持调整外援政策。 近年来,篮球管理中心推出的每一项政策都很少得到如此高的支持率。 中国篮球的尴尬现状是从管理层到球迷都看到的,他们希望改变。 这是调整对外援助政策的基础。 但这一变化并不能仅靠对外援助政策来实现。 从市场运作到青训体系建立,从俱乐部自身利益到中国篮球整体格局,CBA如何形成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并进入良性循环,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眼光和眼光。决心。